校园标识导视系统应如何设计?

//校园标识导视系统应如何设计?

校园标识导视系统应如何设计?

发布者 |2019-04-10T09:54:10+08:00四月 8th, 2019|行业资讯|

校园最初的导视设计目的是为了区分场所、提供阐明和留意事项而设计的标识体系,即“Sign”。人们关于导视标识设计的认知,在很长时间里就是文字、图形与牌子的组合。这仅仅是导视标识设计的一种表现方式。目前导视标识设计曾经被高校重视并开展起来。

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当中应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精神、将校园景观文化艺术与导视设计置于校园景观设计中,寻求他们的结合点。

一、对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认识
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新环境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独特的文化场所,要充分考虑校园环境的公共艺术设施的参与性、艺术性以及功能性;建立合理规范的标识导向系统。作为现代大学景观形象导视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塑造校园文化新形象的核心。

 二、对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原则 

人们寻址问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在哪?”“我要去的地方在哪?”“怎么走?”习惯采用传统的“看” “听”“问”“答”的方式,希望得到非常简单直观的解答。首先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进行功能区划分,采用分级检索、图文的有机结合和实效美观的立体造型进行标识导向设计,以求达到指示清晰、直观、连续的使用效果和统一、融合、人性化的艺术效果。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大学形象系统(UIS)的统一。2、与校园整体形象设计原则相符。建立人流、车流导向系统,即有独立,又有补充与互相联系,共同构建大学公共信息标识导向系统。3、延续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与校园景观设计的风格相统一。4、分级检索。标识导向系统应由全局到局部,由局部到具体的分级指示,指示清晰、直观、连续。5、标识的内容要遵循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原则。 6、使用的材料要与当地的气候与人文环境相适应。 7、交通标识牌布点要合理。8、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10、符号文字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配以英文等外文,适应国际化教育发展需要。

三、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的内容 

在进行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前,我们会深入分析了解校园的建筑与环境条件、分区布局以及车行交通流线;分析行政办公楼、各学院教学楼、公共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公共活动场所、对外交流场所等建筑内部部门结构、人行交通流线等等。依照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顺序。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分析调研,对标识导向系统先进行分类设计,再进行分级设计。可分为:室内和户外标识导向系统;按对象分:车行和人行标识导向系统。

(1)室内标识导向系统
1.立地式或挂墙式楼层总索引牌,2.分楼层索引牌,3.楼层号牌,4.各科室名称牌,5.行政办公科室名称牌,6.行政办公室工作职责,7.班级课程表,8.洗手间、开水间、教师休息室等等功能标识牌,9.通道分流吊牌,l0.挂墙式橱窗宣传栏,11.名人名句展示牌,12、公共安全标识牌,13、禁止标识牌。

(2)户外标识导向系统
1.校外交通指示牌,2.学校名称标识牌,3.办公楼、教学楼、其它建筑物标识牌,4.学校建筑分布总平面图标识牌,5.立地式分流标识牌,6.立地式带顶棚宣传栏,7.植物知识介绍牌,8.爱护花卉草地标语牌。
(3)车行标识导向系统
校园车行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交通标识规范,尽量采用国家或国际通用标识符号和色彩,主要分三级。
一级:在大学校园外交通道路两旁设置的大学形象标识,明确指示学校的方向和距离,一般由市政管理统一制作安装;
二级:主干道以及南北东西主要入口。一级车行导向牌主要指示校园道路,主要分区及方向。
三级:各分区内道路等;二级车行导向牌指示分区内主要建筑及单位及方向。停车场标牌采用国际通用标志,并显示车位情况。系统标志形状、规格、颜色符合要求,并结合VI系统,展现校园统一、明确、个性化的形象。警告、禁令等标志牌放置于显著无遮挡位置。

(4)人行标识导向系统
校园人行和车行要完全分开,人行系统和车行系统并行并延伸到建筑内部,并最终到达构成场所的基本单位——房间。人行标识导向系统是学校对外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功能不仅仅是标识学校各建筑物的存在,而且具有公众引导和广告宣传的功能,主要分为五级:一级:主入口。上面应有校园地图、分区图、校园建设大事记、导向信息,放于人流密集区域和校园主入口处。二级:规划路与分区内道路等。三级:建筑物前指示标牌,标识建筑内部单位及建筑物介绍。四级:建筑物内部标识。一般包括建筑物总索引或各楼层平面图、楼内公共服务设施等标识、出入口标识等。五级:包括建筑物内各个具体功能房间的标识牌和户外的一些具体标识牌,如门牌、窗口牌、设施牌、树名牌、草地牌等。

四、总结 

对于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展望,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校园景区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总结学校的发展文脉,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积淀,提炼内在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把精神与文化底蕴形象化、系统化,把社会对校园的认知和学校自身的意识结合起来,把历史积淀自发形成的精神品质经过挖掘、提炼、培育和塑造,由此校园文化独特的品牌形象。